-
友情链接:
1950年9月,美国以联合国的名义出兵朝鲜半岛。
在仁川登陆,彼时节节败退的南朝鲜瞬间有了底气,即刻展开了反攻,金日成腹背受敌,战场形势发生逆转。
彼时,杜鲁门询问主帅麦克阿瑟:“什么时候可以结束战斗!”
麦克阿瑟带领的联合国军,此时如入无人之境,便告诉杜鲁门:“等着我回家一起过圣诞节!”
杜鲁门
做为熟知这场战争结局的人,我们或许认为麦克阿瑟太狂妄啦!
其实,那个时候,换做是任何人,哪怕是你我,在那个时代的节点处,想不狂妄都难。
麦克阿瑟
因为美国已经做出研判,认为我国不可能出兵。
即使出兵他们也不怕,自晚清以来,我国与各国的战争均以惨败而告终。
二十万八旗精兵被两万英国兵打得节节败退,甲午海战,败给了当时不入流的东瀛......
我们已经留给国际社会这样积贫积弱的印象,因此,其根本没有将我国放在眼中。
那么,我国会给麦克阿瑟这个实现自己“牛皮”的机会吗?
麦克阿瑟
从狂妄无知到肃然起敬
其实,当时反对出兵的人占据大多数,他们也是基于当时的国情,新中国刚刚成立,我们也是百废待兴,再贸然投入一场战争,势必会影响我们经济的复苏。
幸而,我们有教员,其精通历史、战略站位高且看待问题精准,我们这才决定出兵朝鲜。
毛泽东
在麦克阿瑟看来,这时我们出兵朝鲜已经错失了最佳的良机,在他看来出兵的最佳原则应该是以逸待劳,只有这样才能给敌人以致命的一击。
然而,他却没有想到,我们的军队经历过千锤百炼,彭老总在用兵方面更是出神入化。
彭德怀
一上场就给了麦克阿瑟以迎头痛击,麦克阿瑟仍旧认为我军不足为虑。
一个落后的国家,拿着落后的武器,要靠什么与装备精良的联合国军对抗?
彭老总聪明得很,深知志愿军的不足,其往往在敌人意想不到地方发起进攻,又在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进行防守,令人敌人根本看不清其真实意图到底是什么。
彭德怀
麦克阿瑟是一个研究我国文化多年的军事家,
他对我们的印象还停留在晚清时期,而志愿军的出现彻底把他打怕啦!
尤其是美国的陆战军1师,在与我志愿军首次对抗后,幸存士兵留下了一辈子的心理阴影。
当年10月份,麦克阿瑟退回了三八线以内,圣诞节前结束战争已然不可能。
气急败坏地他当即电告杜鲁门,请求对我国发起全面进攻,
并威胁公开我国,必要时不放弃使用核武器。
麦克阿瑟
碍于当时的国际局势,杜鲁门没有同意他的请求,因为这种做法很有可能再次引发世界大战。
为了挽救颓败的局势,美国方面决定临时换将,这次奔赴战场的主帅名叫李奇微。
李奇微
此人毕业于著名的西点军校,其于麦克阿瑟不同,他比较务实,且喜欢到前线观察敌人的作战方式,以找出敌人的致命弱点,而后对准敌人的致命弱点狠狠打击。
李奇微
在离开前,他询问麦克阿瑟,与中方交战,自己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。
麦克阿瑟说道:“千万不要小看中国人,他们善于通过小道和山路在夜间突发奇兵,令人防不胜防。尤其是他们的步兵,虽然手中的武器不如我们,但是他们能将这些武器发挥到极致。”
麦克阿瑟
李奇微记住了这句话,在战争刚开始时,他打得谨小慎微,目的就是观察我军的作战方式。
不得不承认,此人确实是一名厉害的对手。
狭路相逢,即使自己有着强大的优势,也不轻视自己的敌人,这是一个良将必备的素质。
通过几次作战后,李奇微露出了心仪的微笑,他告诉手下:“原来志愿军的缺点在这里。”
他发现我军在交战的前七天,作战勇猛,推进速度快,
到了后面,不仅行军速度明显放缓,而且还会停下来休整几日。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?
原因只有一个,他们的补给线没有及时跟上,他们休整的目的是为了修建补给线,以方便下一轮发动进攻。
既然发现了软肋,接下来的操作就容易啦!
以敌人的软肋作为重要的打击目标,制定作战计划就行。
李奇微的打法很简单,总结起来就八个字:敌进我退,敌驻我打。
熟悉不?这好像是教员在井冈山时期用过的打法。
由此可知,这个李奇微应该是研究过我军的作战模式,这是要以其人之道,还治于其人之身。
李奇微
果不其然,在李奇微用了这套打法之后,我军的伤亡一下子提高了,有详细的数据可以做比较,中朝双方在歼敌7.8万的情况下,自身伤亡了4.2万人。
我国初期派遣到朝鲜的军队有25万,也就是说近五分之一的英雄牺牲在异国他乡。
光是看看这组数字就让人心疼。
然而,伤亡还没有结束,为了诱敌深入,李奇微故意让联合国军后撤,就是要让我军远离后方的补给线。
七八日后,见我军距离补给线较远,便直接发起反攻,给予我军迎头痛击。
彭老总岂会看不出李奇微的阴谋?他又会如何应对?
彭德怀
艰难中取胜
在第三次战役中,李奇微唱了一出空城计,故意将汉城让出来,
目的就让我军深入腹地,而后从后方包抄,决定将我军前沿部队一举歼灭。
其在离开汉城之前,已经毁坏了这座城市所有的基础设施,我军连吃困难。
他这种操作的目的就避免我军在汉城稍作休整,彭老总早就看出来了其计谋。
他决定将计就计,先将部队驻扎汉城,其次开始修建这座城市的基础设施。
彭德怀
既然你们引诱我来,我来了,但是我就故意露出我的缺点,故意告诉你,我没有补给了,所以暂时停下休息。
那意思就是在告诉敌人,我现在很弱,你来打我吧!
其实我军也已经布置好了口袋,等待对方的钻入。
现在就看谁能沉得住气!
最终,李奇微还是没有沉得住气,选择了主动进攻,结果这场战役我军取得了胜利。
李奇微将自己的这种战术命名为磁性战术,
可是随着战争的深入,他发现这种这种战术只能发挥出一半的功力。
有时候他也在怀疑,是否志愿军还有别的必杀技呢?
后来他才知道,他的战术之所以无法发挥出全部的威力,就是因为这支部队能在无法生存的地方生存下去,能在绝境中闯出生路。
后来他在自己的著作《北纬三十八度》中写道:中国军队都是强悍而凶狠的战士,经常打起仗来不要命。
不过我们发现,与朝鲜人相比,在某些方面他们是更加文明的敌人,很多时候,他们把仅有的一点食物分给俘虏,对待俘虏很客气。
前半句是对我军作战状态的总结,后半句则表明了点明了我军纪律之严明。
之所以得出后面这一结论,因为他发现我军在退出汉城时,竟然没有将修好的一些基础设施再次破坏,而是留给了当地的一些老百姓。
而且志愿军对待美军俘虏,也十分友善,宁可自己吃一些劣质食物,也要把好食物分给美国人。
虽然其十分佩服这位平生的对手,但是他不能停手,军人就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。
为了取得战斗最后的胜利,他在磁性战术之外,又添加了一项更为残忍的辅助战术——空中绞杀术。
利用美国强大的空军力量,专门轰炸我军的补给线,据统计,其轰炸铁路、公路、桥梁等基础设施的次数超过了两万多次。
而我军为了保护补给线,只能在地面架设高架炮与敌人的空军交战。
由此可见,当时我军打得有多惨烈。
在后期的战役中,打得最惨的当属铁原保卫战,这是我们后勤补给线的重要一环,李奇微将大量的兵力放到此地,目的就是吞下这个地方。
彭老总将守卫铁原的任务交给了63军,63军为了避免受到敌人的空中袭击,采用了分散构筑阵地的方式。
敌人4个师轮番攻打了十三天,63军最终歼灭敌军1.5万人,而自身的伤亡也达到了两万多人,就连军长傅崇碧也身受重伤,昏迷不醒。
傅崇碧
通过这些战损比,就可以看出,我军当年到底付出多少牺牲,到底流了多少鲜血。
为什么从朝鲜战争以后,美国人再也不敢小看我们?
就是因为这些先烈替我们做出了牺牲,在那一代把能做的事情都替我们做了。
看看麦克阿瑟和李奇微对我们的评价就知道了,现如今他们谁还敢轻视我们吗?
即使到了今天,老美想对我们动手,也要仔细端量端量。
毕竟,朝鲜战争的阴影还留在他们心中未曾完全散去。